“科技隐形,守护常在——快天使让养老安全与尊严兼得。”
引言:一场养老服务的革命
2025年5月21日,北京国家会议中心,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上,一款名为“快天使AI居家养护系统1.0”的产品引发行业震动。这款由第一视频集团与“快天使医护到家”联合研发的智能养护系统,凭借“无穿戴、非接触、全闭环”三大创新,被与会专家誉为“中国养老科技的里程碑”。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在视察展台时强调:“科技赋能养老,必须兼顾安全与尊严。”这恰恰是快天使系统试图破解的核心命题——如何让技术成为老人身边的“隐形守护者”,而非冰冷的监控工具。

一、痛点突围:重新定义居家养老标准
中国正以全球最快的速度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35年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,其中90%选择居家养老。然而,传统解决方案存在明显短板:智能手环需老人配合佩戴,摄像头侵犯隐私,紧急报警系统缺乏后续处置能力。
快天使AI居家养护系统1.0的三大创新直击这些痛点:
- 无接触监测:通过毫米波雷达实现浴室跌倒识别、睡眠呼吸分析,无需穿戴设备;
- 主动干预:从风险预警到护士上门形成90秒响应闭环;
- 生态整合:接入全国5万名护士、社区驿站及家政服务,构建“养老超级入口”。
“我们不是简单地把设备卖给家庭,而是提供一套完整的照护生态。”第一视频集团董事长张力军博士解释道。
二、技术破局:毫米波雷达的“人性化革命”
快天使系统的核心技术突破在于毫米波雷达射频成像。与摄像头或红外传感器相比,这项技术实现了隐私与安全的完美平衡:
- 精准性:穿透水雾、黑暗环境,跌倒识别准确率99.2%,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85%;
- 无感守护:可分析如厕频率、离床时长等健康指标,却不会拍摄任何影像;
- 全场景覆盖:卧室、浴室等私密区域均可部署,24小时不间断监测。
现场演示中,当模拟老人跌倒时,系统在2秒内触发警报,同时自动推送位置信息至子女手机和最近的社区护士站。“这意味着老人洗澡时摔倒也能被及时发现,而无需在尊严与安全间妥协。”技术负责人表示。
三、服务升级:从“预警”到“上门”的闭环
与传统养老设备“只报警不处置”不同,快天使系统构建了完整的服务链:
- 智能预警:心率异常、长时间静止等20余种风险实时触发AI急救平台;
- 极速响应:依托全国护士网络,承诺2小时内上门提供急救、换药等服务;
- 健康管理:AI基于老年健康模型生成个性化方案,如抗氧化食谱、睡眠优化建议。
北京朝阳区试点数据显示,接入该系统的家庭,夜间突发状况处置效率提升70%,子女焦虑情绪下降45%。
四、本土化超越:为何是“中国版Inspiren+”?
与欧美同类产品(如美国Inspiren的护理监测系统)相比,快天使系统展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:
- 隐私优先:以毫米波雷达替代摄像头,契合中国家庭对隐私的敏感需求;
- 医疗资源整合:与协和医院等机构共建“医护智库”,确保处置专业性;
- 成本优势:硬件价格仅为进口设备的50%,社区可“零库存按需采购”。
“海外产品往往忽视中国家庭的居住密度和文化习惯,而快天使的模块化设计能适应从公寓到四合院的不同场景。”张力军博士指出。
五、社会价值:数字时代的“老有所安”
据测算,快天使系统规模化应用后可能产生以下影响:
- 挽救生命:每年缩短4000万起居家跌倒事件的救援时间至10分钟内;
- 缓解人力短缺:AI替代30%护理巡检,减轻200万护理员缺口压力;
- 降低社会成本:机构智能化改造成本下降60%,加速“9073”养老模式落地。
上海交通大学老龄研究院教授李凯评价:“这套系统让‘科技适老’从口号变为可落地的解决方案。”
六、未来展望:构建15分钟照护生态圈
快天使的野心不止于硬件。第一视频集团已启动智能养老机器人研发,未来将融合健康监测、情感交互功能。按计划,2026年前系统将接入10万家社区驿站,形成“15分钟居家照护圈”,覆盖90%居家老人。
“真正的养老科技应该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,又像家人一样贴心。”张力军博士的这句话,或许揭示了快天使系统的终极目标——让技术隐形,让守护常在。
结语:优雅老去的中国答案
在老龄化与数字化交织的时代,快天使AI居家养护系统1.0的诞生,不仅代表中国养老科技进入“主动干预时代”,更提供了一种人文关怀与技术理性结合的范本。当毫米波雷达默默守护着老人的安全,当AI护士准时叩响家门,我们或许正在见证一个更温暖的未来:科技不再冰冷,衰老不必狼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