​​王健林商业帝国”瘦身”记:76亿债务压顶下的万达转型阵痛​

​​​王健林4.9亿股权遭冻结,万达76亿债务压顶,500亿资产大甩卖能否破局?​​

2025年5月,一则股权冻结公告将沉寂许久的王健林重新推上风口浪尖。天眼查显示,这位前中国首富名下合计4.9亿股权遭冻结,旗下万达系公司被执行总金额逼近76亿元。这组数字背后,是一场持续两年的"断臂求生"行动——从498座万达广场到不足470座,从重资产持有到轻资产运营,王健林正以壮士断腕的姿态,试图带领万达穿越债务风暴。

Featured Image

​债务冰山浮出水面:股权冻结背后的资本困局​

大连西岗区法院的一纸冻结令,揭开了万达资本链的紧张现状。被冻结的3亿大连万达商管股权,仅是王健林近期资产受限的冰山一角:

  • ​交叉冻结连环爆​​:2024年以来,其持有的万达体育、珠海万达锐驰等公司股权相继被冻结,形成"冻结-解押-再冻结"的循环;
  • ​表外债务显性化​​:74.2亿元被执行金额中,约60亿为2023年前隐性债务的司法确认;
  • ​信用评级预警​​:惠誉已将万达商管列入负面观察名单,指出其"短期偿债压力高于现金储备"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这些冻结股权多涉及万达核心资产。以大连万达商管为例,其运营着全国90%的万达广场,2024年租金收入仍达380亿元。业内普遍认为,司法冻结将加剧万达的融资难度,形成"债务违约-资产冻结-再融资受阻"的恶性循环。

​500亿"世纪交易"解剖:王健林的最后一搏?​

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披露的合营企业收购案,被视为万达转型的关键一步。由太盟投资、腾讯等组成的财团,将以500亿元收购万达商管旗下48家公司的全部股权。这笔交易暗藏三重战略意图:

  1. ​债务纾困​​:交易款中约300亿将用于清偿即将到期的离岸债券;
  2. ​模式转型​​:保留管理权的同时,将资产持有风险转移给财团;
  3. ​生态重构​​:引入腾讯数字化能力,嫁接阳光保险的REITs通道。

但交易代价同样沉重。被出售的48家公司涉及北京、上海等一线城市12座万达广场,年租金收入超40亿元。仲量联行测算,此举将使万达自持商业面积缩减23%,未来租金分成比例降至净收入的30%以下。

​轻资产迷思:当"包租公"变成"物业管家"​

王健林的"轻资产化"战略始于2023年,但其加速推进的代价远超预期:

  • ​资产甩卖潮​​:2024年出售的30座万达广场中,郑州二七广场店等优质资产折价率达15%;
  • ​管理权博弈​​:同程旅行收购万达酒店管理公司后,原有管理团队已被替换;
  • ​品牌稀释风险​​:部分收购方计划将"万达广场"更名为"城市生活中心"。

这种转型带来财务指标的撕裂:2024年报显示,万达商管轻资产收入同比增长67%,但总营收下降22%。中金公司报告指出:"当管理输出收入无法弥补资产出售损失时,轻资产模式只是财务技巧而非战略转型。"

​王健林的进退维谷:个人担保与家族信托的防火墙失效​

更深层的危机在于,王健林个人与万达的债务边界正在模糊化:

  • ​无限连带担保​​:2024年到期债券中,有28亿由其个人提供担保;
  • ​家族信托穿透​​:被冻结的珠海万达锐驰股权,实际为王氏家族信托持有;
  • ​关联交易审查​​:近期出售的资产多流向"朋友圈"企业,引发监管问询。

这种捆绑导致"救企业还是保个人"的抉择。据接近交易人士透露,王健林已启动境外资产处置,包括抛售伦敦One Nine Elms项目剩余股权,但受英国脱欧后地产低迷影响,该交易折价超40%。

​万达样本的启示:中国商业地产的集体焦虑​

万达的困境折射出整个行业的生存危机。截至2025年一季度,全国商业地产空置率达18.7%,较2020年翻倍。头部房企的应对策略呈现两极分化:

  • ​华润万象生活​​:逆势收购新加坡凯德商用,强化资产持有;
  • ​新城控股​​:学习万达模式,年内出售20座吾悦广场;
  • ​龙湖集团​​:押注TOD模式,将商业体与地铁枢纽深度绑定。

在这场转型马拉松中,王健林选择了一条最激进却也最危险的道路。正如他在内部会议上所言:"我们现在是在ICU里做康复训练,要么瘦身成功走出去,要么被债务压垮。"随着500亿交易进入交割倒计时,这位70岁的商业枭雄,正试图用最后的筹码赌一个翻盘的可能。而对于中国商业地产而言,这场"去重资产化"实验的成败,或将重新定义行业的生存法则。

相关内容

星空下的西夏陵:沉睡千年的王朝在星辉中苏醒
​乐享多彩暑期:从传统消夏到智慧成长的全景图鉴​
美国得州洪灾:129人遇难166人失踪背后的气候危机与救援困境
​夜访鄂州花湖机场:全球第四大货运枢纽的”不眠”密码​
河南济源:黄河河床上的”大地沙画”——自然伟力与人类智慧的千年对话
​第22届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:118家企业共筑汽车产业新生态​
投稿